搜索

您的关键词

院处动态
首页/ 院处动态/ 正文

为进一步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全面掌握青年教师的发展动态和需求,10月20日-26日,电气学院领导班子深入各系,分别召开7个系部63名40岁以下青年教师座谈会,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已取得的成果和今后规划、学院发展、青年教师的成长等问题进行交流。学院院长刘骥、学院党委书记单鹂娜、副院长吕艳玲、副院长高俊国参加会议,会议由院长刘骥主持。

院长刘骥谈到,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清洁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对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具有适应科技革命的过硬本领。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首次提出要破除教育评价中的“五唯”顽瘴痼疾,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这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创造力,对提升学术和社会贡献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广大青年教师也提出了个人品德和能力素质的明确导向要求。当前,学院正面临新老更替的重要时刻,青年教师的发展如何是绘就学院未来宏伟蓝图的关键一笔。随着“60后”资深老教师的陆续荣退,40岁以下青年教师已成为学院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院发展的有生力量。学院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致力于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创造发展机会。青年是我们事业的未来,青年教师使命在肩、责任重大,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要胸怀“国之大者”,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好各项工作,要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龙江、学校和学院的发展紧密结合,要站在学科学术前沿,以国家重大需求、龙江产业腾飞为抓手,进一步凝练和调整攻关方向,以团队建设为依托,团结协作,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新时代高校优秀教师。

座谈会上,青年教师立足岗位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不同层面提出工作中面临的思想困惑;他们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在教学、科研实践中的心得体会;他们积极建言,围绕学院发展、青年教师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建言献策。青年教师分享了入职后在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个人得失和经验体会。大家表示,学院的指引与支持,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科研环境和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等,让大家迅速熟悉了新环境、适应了新岗位,顺利愉悦地开展各项工作。与此同时,青年教师围绕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完善的意见建议。活跃的气氛拉近了院领导与青年教师们的距离,聆听到了最真挚的心声,了解到了最迫切的需求。

副院长吕艳玲谈到,学院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青年教师是学院发展的中坚力量。鼓励青年教师积极谋求校企合作,加强产学研成果转化。在坚持博士期间研究方向的同时,适当向外拓展;依托学校优势特色学科集群,依托龙江背景,国家热点,积极融入电气学术圈,加快形成电气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另外,希望青年教师多研读国家有关领域的科技规划,尽早对个人和团队科研工作进行统筹和规划。吕艳玲副院长也针对近期国家自然基金的申报工作,进行了动员和工作部署,同时也分享了学院近年在基金申请中的成功案例。

副院长高俊国谈到,青年教师是学院的希望,促进青年教师又好又快地发展是学院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院将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持续为学院师生搭建更具开放性、更加多元化、更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以不断加强师生互动;教学应以“严”字当头;青年教师要始终葆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耕“金课”、剔除“水课”,积极参与教材编写、教改项目、大学生创新大赛、互联网+大赛等教学工作,做扎扎实实的教学研究,营造更加良好的教学氛围;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常怀家国情怀,常怀感恩之心,不负时代,不负青春。

单鹂娜书记谈到,青年教师要敢闯敢拼敢担当,青年教师要立足自身岗位勇挑重担,成为改革创新的先锋;要勤学苦练强本领,青年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理论武装,提升专业技能,积蓄适应时代、适应岗位的能力和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青年教师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投身到学院一流学科建设事业中,要爱岗敬业讲奉献,于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凡的实绩。

弦歌不辍致青春,笃行不怠向未来。青年相聚,共吐心声、共话未来,充分展现了电气学院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关心和培养,为广大青年教师搭建了交流平台。座谈会后,青年教师们纷纷表示,将不忘初心、踔厉奋发,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乘风而起奋力奔跑,共创电气学院美好未来,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理工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系座谈会现场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系座谈会现场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座谈会现场

高电压技术系座谈会现场

电气绝缘与电缆系座谈会现场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系座谈会现场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座谈会会现场

座谈会现场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