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18时,哈尔滨理工大学省首批先进电气装备制造产业学院在西区教学主楼G1012会议室举办题为《标准化基础知识——助力构建系统完备的知识体系》的企业专家讲座。本次讲座特邀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培训中心主任、全国电气绝缘材料与绝缘系统评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1)秘书长刘亚丽担任主讲,先进电气装备制造产业学院22级电机、电缆两个专业方向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探索标准化在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的核心作用。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刘亚丽以“秦朝车同轨、书同文”的历史典故切入,阐释标准化在统一技术规则、促进社会协作中的深远意义。她指出,当前标准化从最初保障基本生产生活的“度量衡统一”,逐步演变为支撑全球贸易活动、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石。“标准是技术的话语权,谁制定标准,谁就掌握产业主导权”。刘亚丽强调,当前我国正从“国际标准跟随者”向“引领者”逐步迈进,截至2023年,我国主导制定的ISO和IEC国际标准达1337项,在特高压、新能源等领域实现多项标准突破。
针对电工装备领域,她以电线电缆、变压器为例,解析标准化如何保障产品兼容性、安全性,以GB/T 3048《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为例进行了解析。结合案例,她介绍了从项目预研、立项评估,到深度参与国内技术委员会或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工作,都需要严谨的科学论证、实战经验与产业协同。一项国家标准或者国际标准的诞生,都凝聚着产学研用产业链各界的付出与智慧。
作为从哈理工走出的标准化专家,刘亚丽分享了从技术研发到标准制定的职业转型心得:“标准化工作者需兼具技术洞察力与战略思维,既要懂怎么做,更要思考为什么做”。她鼓励理工学子关注电工装备制造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关注新领域标准化需求,如AI算力芯片、新能源装备、新型材料、低空经济、智能化制造等,未来这些领域的发展都需要标准的支撑,这是青年学子今后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本次讲座作为先进电气装备制造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链接行业前沿的重要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校友专家的深入分享,学生们不仅构建了标准化知识体系,而且深刻领悟了“一流企业制定标准”的战略深意。今后学院将持续推动标准化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致力于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标准制定思维的新工科人才,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