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院处动态
首页/ 院处动态/ 正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学校“石榴籽”工作室于9月25日下午在西区1号楼第一宣讲厅开展“筑梦・逐梦”工程第五期—2025级各民族新生见面会暨适应性心理赋能教育。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戴湘竹、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宋爽、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曹石、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副主任赵旋、全体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及2025级各民族新生参加活动。活动由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阿丽米热・阿不力米提主持。

活动伊始,师生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同学们用真挚的语言分享家乡的风土人情、入学以来的感受以及对大学生活的期待,各具特色的表达不仅让现场氛围迅速升温,更增进了师生们彼此的了解与情谊,为后续各民族师生的交往交流交融奠定良好的基础。

土木工程专业25-1班曲尼仓决、应用物理专业25-4班马尔胡兰·木拉盖尔作为新生代表发言。曲尼仓决结合自身经历,表达了珍惜大学时光、努力学习、积极参与校园活动的决心,同时呼吁全体新生携手共进,在新的人生阶段书写精彩篇章。马尔胡兰·木拉盖尔分享了从新疆跨越千里来哈求学的初心,立志践行“知行统一 博厚悠远”的校训,呼吁各民族同学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大学生活中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会上,学校“石榴籽”工作室负责人刘元昊老师详细地介绍了工作室的基本情况、特色工作和取得的成效。他表示,学校将会立足于同学们的成长成才需求,持续推进“四助工程”建设,不断创新工作室“互助融合”的培养模式,用心用爱用情做好各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见面会后,赵旋老师开展新生适应性心理赋能教育,结合各民族新生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深入剖析其初入大学可能面临的心理健康现状与潜在挑战,帮助新生精准认知自身心理状态。针对新生普遍存在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焦虑、生活困惑等适应性问题,拆解背后成因并提供科学应对策略,帮助同学们积极适应新环境。

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为各民族师生搭建了交流互动的桥梁,更是为各民族新同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融入校园奠定了基础。“筑梦・逐梦”工程系列活动是“石榴籽”工作室不断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推进“四助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更是培育各民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今后,工作室将不断丰富活动内涵,为各民族学生提供常态化、精准化的支持服务,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接续奋斗!(学工在线新媒体中心)

 

活动现场

 

少数民族辅导员阿丽米热·阿不力米提主持见面会

 

“石榴籽”工作室负责人刘元昊介绍工作室工作情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副主任赵旋为新生开展适应性教育

 

应用物理专业25-4班马尔胡兰·木拉盖尔作为新生代表发言

 

土木工程专业25-1班曲尼仓决作为新生代表发言

 

学生自我介绍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