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院处动态
首页/ 院处动态/ 正文

9月25日,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陈万隆、中国二重万航模锻总经理赵军刚、科技发展部总经理高林等一行8人来校调研交流并开展专场宣讲会。双方就进一步深化人才交流和科研合作在新主楼C310召开座谈会。机械动力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贾红宇、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张凤鸣、机械动力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智洪、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国辉、就业服务中心教师周文莱参加座谈会。会议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曹石主持。

座谈会伊始,双方共同观看了国机重装宣传片,系统了解了企业在大型铸锻件、核电与石化装备、航空航天与高端成形以及重型机械设计与制造等领域的最新成果。

曹石对陈万隆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她指出,近年来,学校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和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契合装备制造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国机重装作为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的排头兵,与我校的学科特色高度契合,合作空间广阔。

陈万隆在发言中强调,国机重装正在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对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科研攻关能力的青年才俊需求迫切。他提出三点合作愿景:一是建立联合培养机制,推动“课程—实习—就业”一体化;二是加强科研协同,围绕关键技术难题形成联合攻关团队;三是拓展就业通道,确保优秀毕业生在国机重装的核心岗位施展才华。

贾红宇介绍了学院在机械设计制造、先进制造技术与数字化工艺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情况。学院每年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近三百人,本科毕业生规模稳定在六百余人,其中大量学生进入大型国有企业与装备制造龙头单位工作。他指出,学院注重工程实践与科研结合,学生具备较强的设计能力与动手能力,能在高端制造领域迅速成长。

张凤鸣介绍了学院在新材料、焊接、热处理与复合材料方面的人才培养优势。近年来,学院每年输送本科及研究生毕业生九百余人,其中不少毕业生进入冶金、核电、航天等行业,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就业渠道。他强调,学院非常重视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积极推动学生在真实工程场景中锻炼科研与实践能力。

李国辉介绍了学院在电气控制、自动化、智能制造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他指出,学院毕业生人数稳定在千人左右,整体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在装备制造、能源电力及轨道交通等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学院将继续强化“课程+实训+创新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为企业输送更多具备综合素质的优秀毕业生。

企业招聘团队对我校毕业生的整体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校学生具有踏实肯干、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团队协作意识好的特点,能够较快融入国机重装的项目团队并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希望学校今后能推荐更多优秀毕业生到国机重装就业,携手为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注入新鲜力量。

在自由交流环节,学院代表详细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优势,双方就课程共建、实验室共享、企业导师进课堂、联合科研课题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国机重装科研人员结合自身项目需求,现场提出了材料热处理、结构强度仿真、智能制造工艺等方向的合作设想。学校方面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完善校企协作台账,推动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和就业输送深度融合。国机重装方面则表示,将积极开放企业资源,欢迎更多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子加入,共同为国家重大装备制造贡献青春力量。

下午的招聘宣讲会吸引了上百名学生到场,招聘团队详细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程与战略定位,特别强调国机重装在国家重大装备领域的地位与责任。随后,招聘主管黄超解读了2026届秋招计划,重点面向机械、材料、电气、自动化等专业招聘研发、工艺、质量、项目管理等岗位。他详细说明了网申流程、测评安排及面试技巧,提醒同学们结合科研经历和工程实践,突出自身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