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22级本科生。曾获2023、2025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国家二等奖;2023、2024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国家级铜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022-2023、2023-2024、2024-2025年度本科生国家奖学金;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省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挑战杯”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获“儒苑英才奖学金”、哈尔滨理工大学特等奖学金1次,一等奖学金4次;被授予“黑龙江省三好学生”、哈尔滨理工大学“励志之星”、2025年度哈尔滨理工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机械动力工程学院“工匠先锋-学习先锋”、机械动力工程学院“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主动返回家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身家乡建设。
淬炼意志:以恒心攻克求学难关
有一种坚持叫“朝乾夕惕,久久为功”。初入哈尔滨理工大学时,王睿汉便在心中给自己定下清晰目标:“要吃透专业知识,成长为能解决制造业实际难题的技术人”。为了这个目标,教室、图书馆、宿舍成了他大学生活里最熟悉的“三点一线”——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走进教室,梳理一天的知识重点,为迎接新课程作准备。也总是待在图书馆闭馆时才离开,用日复一日的勤奋与刻苦,一点点筑牢专业知识的根基,用三年如一日的自律与坚持,将学习成绩与综合成绩连续三年保持专业第一。
面对《机械原理》中复杂的机构运动分析,他没有浅尝辄止,抱着课本泡在图书馆,对照图纸反复推演,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象的模型。在进行仿真试验过程中,他曾因程序频繁报错陷入困境,屏幕上的警告弹窗、一次次失败的模拟结果,让他一度感到挫败。但他从未想过放弃,白天查阅文献、调试参数,尝试各种方法解决问题,晚上通过线上会议向老师和学长请教,甚至通宵修改试验方案,当仿真结果终于符合预期时,窗外已泛起晨光,而这份“啃硬骨头”的经历,也让他更加坚信:“真正的进步,都是在与困难的对抗中实现的”。
在英语学习方面,王睿汉深知英语不仅是语言工具,更是连通世界科技前沿、获取专业领域核心知识的关键桥梁。为此,他在英语学习上投入了很多精力,重视机械专业领域词汇的日常积累,确保在阅读外文文献时能精准理解专业表述,也常利用课间、通勤等碎片时间练习听力、写作等能力,实现了听说读写译的全面发展。他的这份坚持也使他最终取得了英语四级636分和英语六级560分的优异成绩,不仅为后续参赛时的全英文论文撰写、与评委的交流扫清障碍,更为他研读国内外期刊上的机械工程研究成果提供了有效助力。

在图书馆学习
筑梦竞赛:以实干书写创新答卷
有一种突破叫“厚积薄发,敢闯敢试”。在王睿汉看来,竞赛是检验学习成果、提升实践能力的“试金石”,每一次参赛都是一次“跨界成长”,从学科竞赛到创新创业赛事,他一直在不断跳出舒适区,在不同赛道上挑战自我。
面临备战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时复杂的模型构建问题和全英文论文撰写的挑战。他从最初毫无头绪的面对海量数据和陌生的建模方法,沉着应对,和团队同学分工协作,有人负责数据整理,有人专注模型搭建,他负责论文撰写与逻辑梳理等相关工作。为了找到最优解决方案,他们查阅上百篇文献,尝试十余种建模思路,当论文最终完成时,大家虽已疲惫不堪,却也难掩兴奋,也正是王睿汉与团队同学这种敢闯敢试的执行力与全力以赴的付出,最终换来了国际一等奖的佳绩。
“竞赛的价值从不在奖项本身,而在于备赛中学会的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这些才是受益终身的财富。”王睿汉这样总结自己的竞赛经历。因此,在面临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中因视觉识别设备故障而陷入停滞这一困境时,虽距比赛仅剩两天时间,王睿汉和团队同学们临危不乱,拆解设备、排查问题,从电路连接到零件匹配,逐一进行测试验证。经过48小时的连续奋战,他们准确定位故障点并成功修复,最后凭借出色的结构设计和稳定的设备性能,斩获省级一等奖的佳绩。

与团队同学参加比赛
薪火传承:以热忱传递奋斗力量
有一种情怀叫“朋辈领航,携手同行”。作为学校“青春同行・朋辈领航”宣讲团的成员,王睿汉始终记得在刚入学时,学长学姐分享的宝贵经验为他照亮了前进方向。如今,他也成为了“引路人”,也希望用自己的经验鼓励更多的学弟学妹去勇敢追梦。
在校园宣讲活动中,“如何平衡学业与竞赛”是学弟学妹们最常问的问题。面对这个疑问,王睿汉结合自己的经历去耐心地回答:“专业课是扎根的土壤,能帮我们筑牢理论基础;竞赛则是向上生长的枝干,让我们在实践中检验知识、锻炼能力。如我在准备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时,正是用《机械原理》里的机构运动分析知识优化设备结构,而竞赛中遇到的故障排查问题,又反过来让我对课本里的机械设计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
除了分享经验,他还会针对不同竞赛的特点,把自己总结的备赛要点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学弟学妹:如准备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时,该如何快速梳理数据逻辑、搭建贴合问题的模型;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时,如何平衡词汇积累与答题技巧。面对请教的同学他都会耐心指导,以热忱之情传递奋进的力量。

指导学弟学妹专业知识
躬身实践:以行动践行青年担当
有一种责任叫“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王睿汉始终牢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在深耕机械专业领域知识的同时,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200小时,无论是校园志愿服务,还是“文明科普”等活动,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2025年,他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参与“院长面对面”本科招生宣讲,向高三学子介绍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校园文化和机械动力工程学院的专业特色,为学校的招生宣传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他连续三个假期主动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回到家乡辽宁盘锦,他协助社区开展政策宣传、参与环境整治工作,还利用专业知识为家乡企业提供简单的机械维护建议,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参与党史宣传志愿活动
“大珩精神告诉我们‘忠诚祖国、献身科学’,作为理工学子,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把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王睿汉始终以这句话为指引,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不断探索,努力朝着“能为国家制造业发展贡献力量”的目标前进。
未来,他希望继续在机械领域深耕,力争攻克更多实际工程难题。这位始终以奋斗为刃的青年,正带着对专业的热爱、对未来的期许,在逐梦之路上稳步前行,用青春与汗水,在机械领域镌刻属于自己的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