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院处动态
首页/ 院处动态/ 正文

按照学校本年度秋季学期本科教育教学重点工作要求,结合《哈尔滨理工大学202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做好学院202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准备工作,充分借鉴国内双一流高校经管类人才先进办学理念,了解行业标杆企业用人标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清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路。经济与管理学院于10月28日-11月20日期间,由副院长姚锋敏带队,组织各系主要负责人、教学督导及骨干教师等,分两批次深入国内知名高校、典型行业企业开展了系统、深入的专题走访调研活动。

学院高度重视202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并于本学期九月末召开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工作的专题布置会,明确了各专业的调研目标、调研重点、调研高校及企业名单,并进行了前期扎实的对接工作。此次调研高校包括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985高校,也包括合肥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徽大学等211高校,以及青岛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同层次高校。此次调研工作方案准备充分,范围覆盖高水平高校、头部企业、校友等,调研行程紧凑、内容充实,成果丰硕。

在高校调研中,调研工作组先后与目标院校精准对标,汲取高校人才培养先进经验。围绕人才培养定位、培养目标及特色凝练、AI+课程体系打造、实践实训环节及校企合作等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交流。调研组学习了解了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工管融合”“数智驱动”的培养理念;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数字商科”建设与深度产教协同的实践经验;南开大学商学院“中外、古今、文理”三维立体培养体系;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立足区域优势、传承浙商精神的特色育人路径,以及数字化课程模块与双学位培养项目的创新实践。

再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课程思政、本科实践教学、课赛一体化、课程数字化方面的典型做法;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数据赋能专业升级改造方面的先进经验;安徽大学商学院构筑“阶梯分层、进阶有序”的数智化实验教学课程新体系的实践经验;青岛大学商学院探索“双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考研导师制和“教师门诊”制度等的典型做法,以及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面推动本科专业数智化转型的先进理念。上述调研内容为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改革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为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调研工作组与行业企业深度对接,明晰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导向。先后走访天津泰达实业有限公司、哈电融资租赁(天津)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长江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开电力江苏集团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海信集团等知名企业,以及天津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入了解行业企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标准。

行业企业的专家及管理人员普遍提出,新时代经管类人才需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 + 综合能力素养”,强调“懂业务的技术人才”与“懂技术的业务人才”双轨需求。建议学校和学院加强“业务+技术”交叉培养、“入职即能用、在岗能成长、未来能担当”的培养质量要求。不少企业负责人和部门主管还对学院毕业生晋升路径、校企合作模式等与调研工作组开展了深入探讨,为学院人才培养与就业服务提供了精准导向。调研企业也纷纷肯定了学校和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对学院管理类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包括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提供数据分析能力、加强AI工具的学习、增加软实力训练等,这些建议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供了宝贵思路。

此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不仅是学习取经之旅,更是深化合作之旅。在高校合作方面,学院与多所院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未来将围绕课程共建、师资互训、跨校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部分高校也有意为学院提供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师资培训支持;在产教融合方面,调研团队与多家企业明确了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发课程、开展项目合作的合作方向,南京长江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海信集团等企业表达了与学院共建研究生工作站、实习基地的意愿,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搭建平台;在招生就业方面,学院通过精准宣传推介,提升了学校与学院的知名度,为吸引优质生源、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院将系统梳理调研成果,深度转化吸收各高校的先进培养理念与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将“数智驱动”“产教协同”“学科交叉” 等修订理念融入2026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优化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同时,学院将加速推进各项合作意向落地,持续深化校企、校校合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水平,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卓越经管人才注入强劲动力。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