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子丹,中共党员,1980年7月出生。1999年起,她用了10年的时间完成了学业,先后取得了管理学学士、管理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赴哈尔滨工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赴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作访问学者,2015年,赴美国布兰迪斯大学Heller商学院作访问学者。现任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校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字化制造系统与智能决策)学科方向带头人,校重点实验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负责人。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评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函评专家,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多省市科技攻关项目、省自然基金项目函评专家,省重点培育智库专家、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家、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专家、省人民政府质量奖首席评审专家。多年从事复杂网络建模与系统评价,平台型组织战略,数智化供应链制造与服务管理等研究热点,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后评估为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重点项目、省哲学社科项目、哈尔滨市创新人才项目等。在SCI、SSCI、CSSCI、EI源刊等发表论文70余篇,数篇被转载和他引。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得研究奖励8项。多次作为专家参与硕博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博学位点审核评估、本科审核评估、人才梯队建设等工作。
凝忠诚之心 筑教育之本
从教15年来,在学于斯、成于斯的母校,她始终怀揣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用实际行动践行教师的操守和初衷。她以教师的神圣职业为使命,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教学上,在完成“创新创业基础”“管理统计学”“系统工程”“ERP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前沿”“信息资源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本科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出色地完成“供应链管理(双语)”“企业数字化管理”“先进制造技术”“智慧物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硕士研究生课程,还完成了“复杂系统理论与集成”“决策支持系统”等博士研究生教学工作。为学校培养更多的素质型人才付诸了努力。
她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推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构建了“思政引领、产教融合”的教学范式,形成了1个“模式”、2个“平台”、3个“持续”的课程特色。她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注重团队人才梯队建设,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工作,引荐他们参加国内外教育教学交流等,全面提高年轻教师各方面能力。
她经常对学生说,“要关注管理科学问题,掌握前沿方法,对学习要有激情,对方向要有敏锐的眼光,因为热爱所以执着”。这正是她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更是她为教育事业拼尽全力的精神硬核。她是学生心目中的“拼命三郎”,她是青年教师心目中的“那束光”。在哈理工南区513实验室,有一张单老师专用作息表,每天早上7点半准时到实验室,处理完所有工作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个时间表全年雷打不动。办公楼的保安、保洁阿姨都认得她。为了项目计划顺利进行,她曾因病住院三个月,可除了治疗和身体检查外,没有一天耽误教学和科研工作。身体稍微好一点,她就要求出院,立马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来。
她倾尽丹心,绘"师爱"之章。她始终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她对学生的爱体现在多个方面。尊重学生的人格,包容他们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关心学生,认真倾听同学们学习生活的苦恼,用阳光灿烂般的笑容抚平每位学生心中的焦虑。她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让每位学生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中茁壮成长。她相信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和创造的空间。她与学生共享前沿理论、财经要闻和先进技术。通过设计团队公众号,分享团队的成果、活动、心得体会等。带领学生骨干参加学术活动,强化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给毕业生举办送别歌会,衔接高端人才就业平台,引入软件培训讲解工程实践,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指导建议等。
思政引领贯穿始终。她常常向学生强调责任、勤奋、坚持和创新。分享自己在美国求学、科研经历,告诉学生无论起点如何,只要以正确的态度努力奋斗,就能实现理想,获得成功。学生要对社会和对未来责任,要为自己的学业负责、为自己的成长负责。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在职业生涯道路上取得进步。
发表论著编撰教材及教师团队合影
强团队建设 育素质人才
作为科研团队带头人,她牢记树人使命,坚持教书、学术和育人三结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她积极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取得了诸多成绩,也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其中,由她主持的《智慧物流》获批省级研究生精品示范课,出版教材获批新形态数字化教材;《供应链管理(双语)》将国内外前沿理论与实践导入课程,利用课本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理论实战和双语应用能力。《ERP原理与应用》将知行合一、博大精深落实于可拓性教学质量重,获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 “单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她用爱心和耐心点燃学生的求知欲,用智慧和关爱指引学生成长”上过她课程的学生如是评价。
她历来秉持以团队为家、传承学识与人格的教育真谛,以悉心、细心,耐心和恒心积极投身科研实践,依托科研课题对研究生培养进行大胆改革,深挖教育价值,建设实效、高效、特色化科研团队,全面推动项目导向学习。每次团队召开科研会议,她率团队成员共同商讨科研方案、制订计划、反复论证。于她而言,加班不是苦与累,而是引领学生成长的积累与沉淀。团队成员先后获得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毕业生、校级科技活动先进个人、国家一等奖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数10人,已毕业学生就职于国内外央企国企、事业单位等。
她举办研究室学术讨论会、前沿科研成果追踪、名师学术讲座等培养,提高青年骨干教师的科学家精神,博硕研究生的工匠精神,在价值取向、学术导向、科技创新等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打造团队“丹语.见微悟理”公众号,形成开放式团队成果平台,受到国内外科研团队口碑关注和热点评议。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大连海事大学SCM团队、哈工大软件科技园区等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持续优化学术体系,助力科研深度与广度。带领团队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宣讲学术论文,参与高水平经管赛事。为学生们搭建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通过不同科研思维间碰撞,绽放科学研究新光芒。
她的团队中,融合了来自不同专业的创新型人才,涵盖了应用数学、工程造价、信息管理、能源工程、车辆工程等多个领域,这种跨学科的多元化组合不仅促进了创新思维的碰撞,更催生了无数新思想的萌芽。她明白一个强大的团队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每周成果汇报会成为团队老中青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平台,从不同维度指导学生,让学生更多、更深入理解科学研究。她坚持要求团队成员从国家的高度审视科研的价值和意义,无论面临的研究问题大小,始终强调以解决国家需求为首要任务。
她带领不同专业学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际企业管理GMC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MBA商业企划大赛,取得国家级省部级多项殊荣。她辅导创业团队超过1000多个,专注专创融合研究与实践,所带团队创业孵化企业7家。她秉承团队为家,引领团队在科技与产业的交汇处翱翔。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力,不断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获省社会科学学科科研成果一等奖
聚科研之力 谱教师华章
近5年来,她凭借坚定的科研意志和卓越的学术才干,在国内外重要期刊《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Journal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Journal of Innovation & Knowledge》《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Journal》《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管理评论》《研究与发展管理》《运筹与管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发表70余篇,SSCI检索4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指定期刊10篇,EI检索期刊15篇等。部分研究成果和观点被国内外学者多次引用,得到省政府相关部门采纳,取得显著成效。
她扎根于学术领域,发扬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与百折不挠的科研意志,带领团队始终走在数字化制造系统与智能决策前沿领域。在科研过程中,她深有感触,经常会面临项目申请失败、论文投递困境,总结失败经验、调整研究方向和方法,能够更加成熟地面对挑战。低谷时期学会坚韧不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对科研教学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的不只是成果,还有处理问题的能力,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就先做、坚持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总有不同的收获,做到心中有爱,身上有光。”
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她以教改项目为依托,为社会输送大量新时代可用之才,主持中国高教学会重点课题、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省教育改革研究项目、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等7项,参与完成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批省级、校级研究生精品示范课程2门等。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教学改革论文数10篇,出版教材3部,获得省级双创指导教师、国际企业管理GMC优秀指导教师、校三全育人(科研育人)教师奖、校级大学生创业创新园丁奖、校级大学生学术科技节项目优秀指导教师、校级科技竞赛指导导师等荣誉。真正实现了以专业知识培养人才,以教学实践输送人才的教学宗旨。
在她眼中,学生是教学科研工作的延续,是科研的未来,她如同一个辛勤的园丁,精心呵护学生们的成长。学生所有的论文,大到理论框架,小到标点符号,她都会一丝不苟的一一考量、校正,正是这种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和气度不凡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她的每一个学生。2023级硕士研究生郝帅说,“老师总能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攻坚方式,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实验室的氛围很宽松,团队文化非常浓厚,大家互帮互助。” 2022级硕士研究生赵艳蓉如是说。2020级本科毕业生刘畅回忆道,“只要学生有事找她,她是有求必应”。2021级博士研究生邹欣彤评价说,“有时候收到单老师的邮件,一看时间,都是凌晨四点了。”不管是哪一级的学生,但凡有学生发邮件咨询,单老师都及时回复。
团队成员合影
一路走来,她在科研中不断推动相关理论与技术迭代演进,坚持创新不止步,保持传道授业的严谨性和专业性。她坚定信念,努力解锁未来发展的密码,以科学家式的思考,工程师式的实践努力着。在日常相处中,营造亦师亦友家一般的温馨氛围,与学生共谱发展华章。
面对未来,单老师表示,将致力于探索复杂科学管理与新质生产力的管理应用、大模型与预训练模型的复杂治理、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复杂涌现等更多前沿和重要的科研课题,不断追求卓越的学术成果。
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学科建设中做出贡献,也用自己的情怀和担当,实现科教报国的理想。她的故事,不仅是一段脚踏实地的个人履历,也体现了披荆斩棘、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
获批黑龙江省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