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封来自甘肃省兰州市振兴小区业委会的表扬信被送至我校,讲述了今年八月在当地曾引起轰动的一件感人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校电气学院电信16-2班李瑞思同学。今年暑期,兰州市突发暴雨,短时间的大量降水导致城区部分路段出现洪水险情。时值李瑞思同学在社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面对洪水险情,他和同伴及时伸出援手,协助处置现场情况,并在洪水退去的第二天,又自发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和环卫工人清理淤泥污水。今天,笔者得以有幸走近这位勇敢的理工学子。而从他的叙述中,笔者也感受到了当时突如其来的险情和他身上的那股青春担当。为表彰李瑞思同学并引领在校青年学子向其学习,学校授予李瑞思同学“优秀青年志愿者”光荣称号。
面对险情临危不惧,理工人的责任担当
今年8月5日傍晚,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兰州市区,极端天气造成了兰州市城关区铁路西村街道大量积水。家住附近的李瑞思同学,在其他六名同伴的协助下,冒雨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搭建临时沙袋围挡,避免了雨水大量倒灌给社区居民带来的影响。
据信称,当晚19时左右,兰州天气突变,狂风夹杂着暴雨顷刻而至,险情发生的振兴小区地势低洼,大量的雨水裹挟着红泥、垃圾和刮落的树枝不停地涌进小区。如果任由洪水大量倒灌进入小区,不仅会严重地影响社区居民的出行,还将使小区里停放的二十几辆车被洪水浸泡,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水情就是命令,刚刚结束一天志愿服务的李瑞思同学和他的六名同伴没有选择旁观,而是立即投入抗洪抢险第一线。短短时间内,他们接力把近百袋重约70斤的沙袋一个个运到了小区入口,及时将洪水封堵在小区之外,排除了洪水险情。
正当他们准备歇一口气的时候,又听见家住小区入口附近的巩奶奶在大声呼救。原来,虽然他们及时封堵了小区入口,避免了洪水大量倒灌,但还是有一些洪水冲进了小区里。首当其冲的就是巩奶奶家,八十多岁的巩奶奶看到汹涌而进的洪水,急得她隔着窗子大喊道:“我家进水了!”听到呼救声的李瑞思一行人来不及休息,又扛起了沉重的沙袋,蹚着没膝的洪水,往返四五趟,急忙把老人家的大门也封堵起来。等忙完这些,天也早已黑了,时间来到晚上8点。由于当时情势十分紧急,在搬运沙袋的过程中,好几名志愿者身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痕,李瑞思更是不小心擦伤了膝盖。由于雨水夹杂着大量淤泥和垃圾,为了避免小区排水口被堵塞,李瑞思他们没有选择停下来休息,或是处理一下自己的伤情,而是又拿起了手中的工具,开始一次一次地清理排水口附近的垃圾,并帮助社区疏导被雨水围困的群众。就这样,他们一直干到了深夜,没来得及吃上一口饭,喝上一口水。
8月6日一早,李瑞思他们又自发地来到振兴小区,在社区居委会的组织下,走上街头清扫路上的淤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原本一片狼藉的街道恢复了原本的容貌,为附近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赢得了他们的连连称赞。
当地居民在来信中表示:面对危险,大学生志愿者始终冲在前面,“奉献、团结、友爱、互助、进步”是他们的真实写照。正是有了这些大学生志愿者,才让自己真正改变了对当代大学生的偏见,看到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理工人的情怀襟度
“其实我们都没觉得有什么,如果不是这封表扬信,这件事我自己都会很快忘记”
李瑞思用这样一句话回答笔者的提问。
“本来我们是去社区参加志愿服务的,因为当时兰州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有个高中同学的父亲是那个社区的工作人员,需要人手帮忙,正好我们就一起去了。当时主要的工作就是帮社区清理一些屋顶上的杂物,还有划设停车线,再就是清理社区里的墙面。事发那天是我们工作的第五天,其实那天我们的活也差不多要干完了。”
当笔者详细询问当时的情况时,李瑞思回忆:“那天是8月5日,白天一直是晴天,下午五六点的时候也根本看不出来要变天,后来我们结束工作准备回家的时候,雨就开始下了。开始谁也没有想到雨会下得那么大,后来是同学的爸爸出去检查,发现小区的入口不停涌进雨水。那个水很脏,因为小区靠近兰州市郊,水里有很多泥沙,还有被风挂断的树枝,都在不停地涌进来。这个时候同学的爸爸就喊我们赶紧过去帮忙,我们没多想都上去了。”
“因为小区之前也发生过险情,所以在门口附近就准备了很多沙袋,但那个沙袋之前用过,里面结成了一块,像水泥一样。沙袋非常重,开始的时候我们是有两个人把沙袋取下来,然后再两三个人一组搬到门口,后来发现实在是来不及,雨水一直往小区里面灌,到最后,我们就一人一包,赶紧把门口那里封起来了,之后还帮一个老奶奶把家门也堵住了。”
这时,李瑞思指了指自己的膝盖,告诉笔者:“当时可能是太着急了吧,再加上现场情况确实很复杂,我们当中三四个人都受了伤,我自己的膝盖不知道擦到什么东西了,破了皮。后来搬完沙袋也没来得及休息,更没时间处理伤口,因为这时候小区里已经进了不少水,那些泥沙和树枝堵在排水口,进来的水排不出去,我们又守在几个排水口附近,清理冲过来的垃圾。”
“没觉得有什么。”是李瑞思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等忙完这些,自己的鞋子里早就是泥沙,更别说衣服了,但是回家的路上还是很高兴的。就是虽然很累很累,衣服鞋子也都弄脏了,但是一想到自己今天干了这么大一件事儿,心里是真的很高兴,真的是会让脚步都变得很轻快。没想到《兰州晚报》会报道我们的事情,更没想到社区会专门寄一封信到学校来。因为我们都没觉得有什么。”
当被问及第二天为什么还会去社区帮忙的时候,李瑞思是这样回答的:“第二天还回去其实是因为前一天晚上回家之前,我们几个人就说好了第二天还要去帮忙,毕竟小区里还有大量泥沙被冲进来了需要清理,这没什么。”
“做大事、行义举,而不挂齿”这听上去很像一位并不存在的侠客,但李瑞思却真真切切地做到了。
永远相信永远期待,理工人的价值信仰
李瑞思还向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在暑期结束要返校的时候,他和爸妈在前往火车站准备乘车的途中,恰巧遇见了一位老大爷不慎摔倒,看上去摔得很严重,正在路旁挣扎,但周围来来往往的人流并没有停下来给予老人任何帮助。当时已经临近火车开点,他们一行人正着急赶火车,但他还是停下来将老大爷扶了起来,并帮助老人给他的子女拨打了电话。
当笔者问到这样做会不会有什么后顾之忧的时候,李瑞思是这样认为的:“我只看到了老人摔倒了,需要我的帮助。扶不扶他是我的决定,而老人会不会以此来讹诈我,那是他的事情。对我来说,我做了我应该做的,我对得起他也对得起自己,我觉得这就够了。”
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到底应该守望些什么呢?
当李瑞思在回答以后还会不会勇敢地伸出援手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觉得我会把对的事情坚持下去,现在很多人都在说我们终将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种人。但不管再怎么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变的冷漠,要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总会发生。”
坚持把对的事情做下去,这是这位“90后”哈理工学子的“偏执”,更是他坚守的价值判断。
而他,选择了用这种“偏执”回敬社会的“偏见”。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判断一个人或者群体往往习惯了“贴标签”,随着一批批“90 后”、“00后”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越来越多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开始审视这些新生力量。有些人认为他们抗击打能力差、非常自私、缺乏担当……在这种简单的、带有偏见色彩的裹挟下,难免产生“标签效应”,我们的“90 后”“00后”如果不自私一点,反而会显得很另类,不符合社会上一以贯之的“期待”。
与其在怀疑的时代继续怀疑,不如让我们就停下来,选择在怀疑中守望光明。让我们从他们思想开放程度高、知识信息量大、思想变化快、主体意识强等特点入手一起尝试去理解“90后”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去感受他们躁动的青春下,那悸动的理想与信念、责任和担当;去相信他们会在与国家、人民同行的历史创造中,谱写属于这个时代、更属于他们的青春华章。
新浪黑龙江:http://hlj.sina.com.cn/news/b/2017-09-15/detail-ifykymue6236947.shtml
李瑞思和同伴搬运防洪沙袋(图中左一为李瑞思同学)
李瑞思和同伴搬运防洪沙袋(图中后面为李瑞思同学)
李瑞思和同伴搬运防洪沙袋
搬运结束后查看是否有效堵住洪水(图中后二为李瑞思同学)
当地洪水险情
李瑞思同学生活照
兰州市城关区振兴小区写给李瑞思同学的表扬信
2017年8月7日扬州晚报对李瑞思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我校授予李瑞思同学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