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理工要闻
首页/ 理工要闻/ 正文

我国电机领域著名专家、我校电机学科重要带头人、终身荣誉教授汤蕴璆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0月19日11时10分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1岁。

汤蕴璆教授1932年生于江苏溧阳,1953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195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1955-196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讲师、1962-1978年任副教授,1979年在哈尔滨电工学院(现哈尔滨理工大学)任教授。

哈工大研究生班第一批学员(前排中是汤蕴璆教授)

汤蕴璆教授长期从事电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电机理论、机电能量转换的机理、交流电机的动态分析,电机内电磁场的分析和计算。

汤蕴璆教授始终奋斗在电机领域,为我校电机专业、国家电机行业和世界电机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任全国高等学校电工技术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电机组副组长,全国高等工业院校电工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电机及其控制组副组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名誉理事。1988年和1992年,先后担任北京和杭州国际电磁场问题及应用会议主席,1989-1993年担任COMPUMAG会议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是国内首任COMPUMAG会议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

汤蕴璆教授学术造诣深厚,教学成果丰富。编著有《电机内的电磁场》《电机理论与运行》《电机学—机电能量转换》《交流电机动态分析》《电机学》等10余本著作,其中编著的《电机学》为“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持完成“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等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多篇,扩大了我国电机电磁场研究工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汤蕴璆教授的部分著作

作为我校德高望重的学术专家,汤蕴璆教授为学校在行业影响力的提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率先编著了《电机学—机电能量转换》教材,首次从机电能量转换的角度阐述了电机的基本原理,该教材引起了全国同行的广泛认可,成为电机专业的经典教材,并不断完善,至今已经再版了多次。同时,编著的《电机内电磁场》著作获得教育部优秀教材成果奖和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奖,成为一部电机电磁场数值分析与计算的经典教材,他为哈电工电机学科建设及在全国电机行业和高校电机专业的影响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二十世纪80年代初主办了全国电机专业“电机电磁场数值计算”培训班,得到了全国高校电机专业教师及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响应,为我校在行业影响力的提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汤蕴璆教授一生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为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40余载教书育人路,先生穷理致知,重言传更重身教,他用“左手定则”指明了学子学海奋楫的灯塔方向,用“右手定则”激励了青年爱党爱国的豪迈热情。他诲人不倦,真诚无私,提携后学,培养教育了一代代电机人;他胸襟坦荡,勤学笃行,坚韧不拔,默默耕耘而不追名求利;他学识深湛,精于钻研,思想独创,撰写教材引领电机行业启航;他是探路者,用学术成果铺设阶梯,留给后人继续攀登;他是启明星,“机电能量转换”为海内外电机学的理论研究照亮前程。先生驾鹤西去,巨著墨染千秋。

世失英才,举校同悲。汤蕴璆教授的逝世,是中国电机业界和学校的巨大损失,我们失去了一位好教师、好学者,先生的精神、先生的成就,永垂于世,嘉惠后人!

汤蕴璆教授,一路走好!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