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理工要闻
首页/ 理工要闻/ 正文

近日,我校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张凤鸣教授团队关于烟道气二氧化碳高效转化的研究成果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Artificial photosynthetic system for diluted CO2reduction in gas-solid phase”为题,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这是团队时隔一年再次刊发,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青年教师王雅为论文第一作者。

将烟道气中二氧化碳(CO2)直接捕集并原位转化,是CO2资源化利用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烟道气中CO2浓度相对较低,导致常规催化剂容易失活。针对该科学问题,张凤鸣教授团队提出将低浓度CO2富集组分与金属有机框架(MOFs)光催化剂耦合的策略,构筑了离子液体装载到PCN-250孔道中的[Emim]BF4@MOFs光催化剂,实现烟道气CO2的直接吸附并原位高效转化。

论文第一作者王雅老师于2020入职我校,专注于低浓度CO₂的捕集与转化研究。入职以来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

张凤鸣教授团队主要从事能源催化关键材料的研究,团队在基于晶态多孔材料的高效低浓度CO₂捕获与原位转化、可见光驱动分解水产氢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团队在国际高水平期刊Nat. Comm.(影响因子:17.7)、Adv. Mater. (影响因子:24.7)、J. Am. Chem. Soc.(影响因子:16.4)、Angew. Chem. Int. Ed.(影响因子:16.8)、Adv. Funct. Mater.(影响因子:16.8)、ACS Energy Lett.(影响因子:23.9)、Appl. Catal. B-Environ.(影响因子:24.3)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8篇。

近年来,学校紧抓学科建设的“纲”,全面落实“学科建设推进会”要求,紧密结合黑龙江省在新能源、新材料、储能、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环境生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需求,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凝练学科优势特色方向,充分发挥学科方向导航作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诸要素均紧紧围绕学科方向展开,突出学科建设重点,积极促进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和基础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按体系推进学科整体布局和高标准建设,全面激发学科的发展活力,全力推动优势特色学科提档升级。截至2024年9月,在“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方面,16位教授荣登榜单,其中3位教授荣登“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13位教授荣登“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在ESI学科排名方面,学校大学排名国际位次较2023年提升180位、较2022年提升431位、较2021年提升693位;“工程学”学科排名国际位次较2023年提升62位、较2022年提升145位、较2021年提升253位,进入全球排名前3.3‰;“材料科学”学科排名国际位次较2023年提升64位、较2022年提升124位、较2021年提升182位,进入全球排名前4.1‰;“化学”学科排名国际位次较2023年提升91位、较2022年提升182位、较2021年提升214位,进入全球排名前6‰。在“中国最好学科”方面,电气工程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20%,获近7年最好成绩。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服务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优化科技资源统筹配置,激发各类人才活力,加快形成更多的新质生产力,全面支撑黑龙江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局面。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3066-y


最新推荐